4月1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新贵受聘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郑吉春书记介绍了何新贵院士的主要学术简历,并对何新贵院士受聘担任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表示热忱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曲德森校长代表学校向何新贵院士颁发了聘任证书。
作为新闻出版总署牵头的科技类重大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新贵院士对研究院的聘任表示由衷的高兴,对研究院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表示赞赏,表示将尽力为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出谋划策,有信心和大家一起努力把研究院做大、做强。
在聘任仪式上郑吉春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抓住机会,加快我校的发展;第二,研究院建设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举全校之力,办好研究院,提升学校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水平;第三,充分发挥专家在促进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聘任仪式结束后,在蒲嘉陵副校长的主持下,何新贵院士和与会老师进行了座谈。
链接信息:
何新贵院士简历和主要学术成就 浙江省浦江县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新闻出版总署牵头的科技类重大工程(“四大工程”)中的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副组长、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4年考取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相继在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国防科委、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等单位潜心技术研究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组长、室主任、所总工程师等职,1979年5月晋升高级工程师。80年代初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系学习,研究数据库及数据库机技术。1987年3月改任研究员,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新贵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是我国首批计算机软件工作者之一,在模糊理论和技术、知识处理和数据库诸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贡献。在数据库机的研究方面,将数据流思想同数据库机相结合,提出“数据流数据库机”的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学界的重视, 研究成果于1996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相关的英文专著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ulti-backend Database System(合著)是国际上仅有的几部数据库机专著之一。 何新贵教授早年参加并主持了我国导弹武器和防空体系工程应用软件的研制工作,60年代初独立完成了载雷达战斗机空战全数字仿真课题,这是我国最早进行的全数字仿真,根据工作实践在计算方法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最优分段函数逼近和有理平方逼近的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描述编译过程的“状态转移语言”和循环优化快速编译方法,连同FORTRAN编译程序系统一道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中期,担任总工程师,领导实现了我国早期的一项计算机网络工程和以此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1986年起长期担任我军大型软件工程“军用共性软件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主持项目的全过程,并且具体承担数据库、网络、标准规范等分系统中多项重点课题的研制工作,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大型军事工程,而且应用到公安、消防、电力、财务、天气预报、医疗保健各个方面,经济效益好,国内影响大,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从1996年开始,担任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负责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软件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全工程级的软件质量保证。神州5号等5艘飞船的发射和返回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软件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2000年荣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