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印刷人齐聚北京印刷学院新创大厦15层学术交流中心第一会议室,共飨“印刷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告会这场干货盛宴。会议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隆重拉开帷幕。

印刷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告会现场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王泉,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徐建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王文斌,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高锦宏、校长罗学科,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王选纪念室主任丛中笑,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莉,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兰本立,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邵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王强,以及行业协会、院校、企业及媒体的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陆长安主持。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王泉
王泉在致辞中讲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迁,中国印刷业发展改革也取得了辉煌成就。70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印刷业的发展,通过体制改革、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对外开放等重大举措,调动了全行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数量由解放初的千余家增加到近9.8万家,增长了 90多倍,印制出版物品种由不足1万种增加到约50余万种,增长50多倍。经历70年的拼搏奋斗,我国已建立治理体系完整,产业门类齐全的印刷加工制造产业链体系,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印刷大国。
印刷业经过70年的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准前进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守方向、守立场、守根脉、守底线,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工作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1. 坚持正确发展方向;2. 加强创新为印刷产业赋能;3. 不断推动印刷业持续高质量发展;4. 持续加强人才培养。

高锦宏作主题报告
高锦宏在报告中讲到,印刷业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文化产业和制造业双重属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撑。70年来,中国印刷业始终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而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印刷业顺应潮流,不断自我革新,穿越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融合数与网,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印刷学院是一所以印刷出版为特色,工、文、艺、管等多学科相结合的高等学校,从办学之初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印刷出版高等人才的使命,并且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国家印刷出版事业相生相伴,走过了一条引领中国印刷出版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开拓发展之路。办学60年来,一代代北印人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宗旨,践行“守正出新、笃志敏行”的校训精神,扎根行业、服务国家,大力培养印刷出版传媒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支撑起了中国印刷出版高等教育的国家担当。

徐建国作主题报告
70年来,中国印刷业历经怎样的发展进程?迎来哪些技术变革?又发生了怎样的标志性事件?徐建国理事长以“七十年沧桑巨变 新时代重任在肩”为题,划分五个阶段娓娓道来了不平凡的中国印刷业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支持政权建设,建立产业体系(1949—1965年);第二阶段:十年内乱,艰难前行(1966—1976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体制、新思维,推动新发展(1978—1999年);第二阶段: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2000—2007年);第三阶段: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提高发展质量(2008—2019年)。从产业体系的初步建立到新思维的提出再到深化改革、加快转型。70年来,在看到印刷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了行业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印刷业是经济、技术和文化相互结合的朝阳产业,要加快实现产业自身创新转型,打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大会报告阶段,有来自企业、供应商与科研教育领域的相关单位代表进行了分享与阐述,他们既是行业变革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李莉作主题报告
李莉董事长从“初心、核心、决心”三个层面,分享了长荣股份20余年的创新发展经。长荣完成了从印后到印刷设备的跨越,实现了从印刷烟草包装到社会包装的拓展,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到世界一流的跨越。
目前公司形成了高端印刷装备、印刷包装、云印刷、产业金融投资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自主创新,从技术到经营始终就是长荣的基因,拥有自主创新核心可控的先进技术,也是长荣股份的立身之本。截至2018年末,长荣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其中印刷装备订单额超10亿元。集团总资产58亿元,净资产36亿元;拥有专利639项,超过1500家客户遍布全球。20年来其实现了从0到1再到N的突破,实现了从民族品牌到世界品牌的蜕变。

丛中笑作主题报告
丛中笑讲述了王选老师与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的渊源。国家于1974年8月设立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即“748工程”,王选老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项目蕴藏的巨大的价值——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当时国内落后的印刷行业。经过缜密的调研分析,并结合当时的国情,大胆提出跨过二代机和三代机阶段,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四代机。
在激光照排技术成为市场主流后,王选再次提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再用创新的技术引领技术改造、创造新市场”。就这样,王选老师一步步实现了颠覆性技术创新、应用创新、自主创新、体系创新和人才创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成功之路,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典范。

兰本立作主题报告
兰本立在报告中讲到,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新华印刷也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老牌印刷企业,新华印刷对于行业70年来的发展,颇有独到见地。兰本立总经理指出,每一个新华厂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五厂合一”的华丽转身到“国家级印刷基地项目”的立项再到后来企业的重组,其发展历程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有着红色基因的新华印刷,作为出版印刷业内的国家队,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同时其在绿色印刷、创新引领的方向上也始终勇往直前。

罗学科作主题演讲
从发展历史到未来方向,罗学科校长对我国印刷教育、印刷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系统阐述。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21世纪,印刷教育得以加快发展。有着60年办学经验的北京印刷学院围绕印刷出版产业全产业链,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诸多持续性的工作,推动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印刷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要人存在,印刷必然存在,中国的印刷教育也同样存在,且会不断创新前行。

张涛作主题演讲
张涛总经理强调,70年来,我国印刷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乐凯华光作为一家有着47年光荣历史的中央企业,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创新求变,为中国印刷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创新发展,企业技术实力不断超越;通过合作共赢,企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管理为重、市场导向、创新驱动是乐凯华光40年来能够不断引领印刷行业数字化革命和绿色环保进程的关键所在。作为行业内唯一的央企,在未来将坚定胶印版材主业发展方向不动摇,并力争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印刷系统服务商。

邵行作主题演讲
邵行董事长在会上表示,作为中国现代印刷与现代传媒技术革命的开创者与领导者,继激光照排、远程传版、彩色出版系统及新闻采编系统之后,方正电子持续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推出的产品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喷墨技术的探索,方正电子更是不断加深,大胆投入,充分整合供应链,最终打造出了具备颠覆能力的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给印刷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未来希望能够突破技术瓶颈,借供给侧改革之东风,为印刷行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王强发布两份调研报告
王强教授在会上发布了《如何吸引下一代进入印刷行业》《千禧一代媒体习惯与方式》两份调研报告。报告基于客观数据的科学分析和系统归纳,对于发现年轻人群对印刷行业、印刷企业和印刷品的真实认知,打破固有思维和认知重塑印刷行业的发展机遇,有所启发与借鉴。并助力发现并弥补印刷行业在转型升级中的短板、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价值导向和文化导向,方能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印刷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七十年沧桑巨变,新时代重任在肩。我们印刷人要不忘初心,再出发,在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印刷业自身的创新转型,开创中国印刷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